??
?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徐州出口總額同比下降3.3%。“跨境電商+產業帶”成為2024年徐州外貿領域的關鍵趨勢之一,許多傳統產業正積極利用跨境電商渠道,開辟國際市場,拓展全球商機。作為外貿“新引擎”的跨境電商,如何破解“堵點”逆周期前行?近日,記者走進園區、企業,探尋“跨境電商+產業帶”實踐層面的創新模式與做法。
看趨勢
? 跨境電商+產業帶出海形成合力
? 走進江蘇金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金易順進出口貿易(徐州)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生產和訂單處理工作。在打包車間,一批批即將銷往海外市場的電動三輪車正被精心分類和打包。
? 金彭是徐州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跨境電商知名品牌之一。去年營收超1億元、今年海外訂單同比增長超30%、每天平均發運8個集裝箱……一串串亮眼數字和喜人的增長態勢,正是金彭集團多年來布局國際新賽道的成果。
? 傳統制造業企業利用平臺優勢,探索開展跨境電商業務,聚焦本地特色產業帶,更多企業自主推動品牌培育跨境電商“觸網升級”。
江蘇農愛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為了讓農產品更好走出去,近年來開展了跨境電商業務,在印尼等地設立了海外倉。今年更是被列入徐州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跨境電商知名品牌名單。
“踏足跨境電商以來,我們購買了阿里巴巴國際站大蒜產品一個‘頂展’兩個‘問鼎’,公司國際業務增長迅猛。同時,公司還通過在海外注冊境外商標和馬德里商標,出口國家和地區超過20個,走上品牌國際化之路。”農愛田公司董事長付保華介紹。
? 從傳統產品到新能源產品出海、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目前,徐州市23個品牌獲“2023—2025年度徐州市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

? 按照2024年全市商務要點,今年,徐州將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著力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培育工程機械等3條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持續培育5家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11家海外倉、7個跨境電商知名品牌,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突破60億元;進一步完善徐州數字貿易服務平臺功能,推動50家企業入駐,新增貿易額10億元,為全市外貿高質量發展賦能。
? 當跨境電商與產業帶雙向奔赴、強強聯合,徐州正在形成獨具特色的“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深度挖掘兩者互動對接的潛能,釋放1+1>2的聚合效應,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看挑戰
如何提升本地跨境電商生態體系
? 政府不斷釋放積極信號,推動“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與此同時,各企業、行業協會及電商平臺如何加緊布局,確保兩者能夠同頻共振、同步“共舞”?
? 位于銅山區的徐州跨境電商產業園內,一間間直播間里,主播們正熱情地推介產品;一臺臺電腦旁,工作人員正在線上洽談接單……
為推動跨境電商業務蓬勃發展,銅山區商務局多維發力,積極培育壯大經營主體,與全球速賣通、Amazon等平臺開展本地化合作,幫助本土品牌實現線上內容營銷和品牌推廣,加快黃集桑拿健康、馬坡日用玻璃制品、大許徐淮農副產品外貿轉型提檔升級。
? 位于下淀路的徐州鼓樓跨境電商產業園,是江蘇省首批跨境電商產業園試點之一,園區由跨境出口集聚區、全球購進口商品直購廣場和全球供應鏈服務區三大板塊組成。去年,園區外貿交易額1.2億美元,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約6000萬美元。
? 雖然舞得歡快、跳得起勁,在跨境電商和產業帶的“雙人舞”中,依舊存在一些絆腳的“舞步”。
“目前,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產業園內的企業外貿數據正在穩步增長。但在供應鏈和跨境電商專業人員的配備方面,和蘇州、無錫等城市相比仍存在差距。”徐州跨境電商產業園運營副總黃維坦言。
? 由于缺乏供應鏈,企業可能面臨更高的運輸成本和更長的交貨時間,這直接增加了出口產品的成本。一些企業因為高成本和供應不穩定而選擇將生產基地遷移到其他地區,或選擇其他城市的供應鏈,以尋求更低的生產成本,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外貿的流失。
? 相關人才短缺也是制約徐州跨境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跨境電商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既要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又要有跨境電商平臺操作、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經驗。
在國際貿易形勢風云變幻、挑戰激增的背景下,徐州正積極提升本地跨境電商生態體系應對挑戰。
? 隨著產業帶與產業鏈不斷延伸,為順應高質量出海趨勢,徐州探索建立商家自運營(POP)、半托管、全托管、海外托管等分化模式,推動全市場、全品類及全渠道發展,提升產業生態協同性。
看突破
? 打通中小企業國際化的潛在途徑
? 在傳統貿易承壓背景下,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態,憑借突破地域限制、縮短交易鏈條的優勢,成為眾多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新渠道。
? 在徐州國際郵件互換局通關現場,各式各樣的包裹在長達百余米的自動化分揀流水線上疾速穿梭。這里已與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構建起無縫連接的橋梁,為企業打造了一條直抵海外的國際郵件快速通道。
“徐州國際郵件互換局開通運營后,我們的國際郵件送達時間縮短了2至4天。”徐州豐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先鋒感慨道,過去郵件需歷經徐州至南京郵政的輾轉,再經南京國際郵件處理中心中轉。如今從驗關到口岸通關,都可在徐州本地解決,極大縮短了物流周期。
? 在跨境電商推動下,跨境物流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大宗商品通過中歐班列運輸、中高價值商品通過海運、小件高附加值商品通過國際郵件互換局郵政小包運輸等多種模式。
? 產業帶企業能夠借助跨境物流體系,制定數字化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改變流通方式,提高履約效率,提升消費者體驗,實現智慧供應鏈建設。
打通物流體系后,“跨境電商+產業帶”如何進一步下沉基層?
? 本地跨境電商產業園積極與徐州工程學院、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等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助力高校開設跨境電商相關專業,向徐州跨境電商產業輸送緊缺人才。
“產業園為合作高校的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并在他們參加專業大賽時提供指導。”黃維介紹,“為了更好地引導中小企業出海,跨境電商產業園把服務‘送上門’,提供現場指導服務。”
? 對于距離園區較遠的企業,徐州跨境電商產業園會聯系第三方平臺,如國際站、速賣通等,請他們組織“店小二”走進企業,介紹操作流程,分析選品方向,為其解決運營上遇到的問題,手把手培養專業跨境電商人才。
“跨境電商+產業帶”不斷延伸、下沉,促進外貿擴量,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讓“徐州制造”加速融入世界。本報記者 王春瑩 鄧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