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流勇進彰顯發展活力
?
“我們正處于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交流與合作是我們應對挑戰、促進發展的必選路徑,中國為此作出了積極努力。”會上,中國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戴東昌分享了我國交通運輸的實踐經驗。中國是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的客貨周轉量和港口貨物吞吐量等指標均居世界前列,目前正在加快推動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和多式聯運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國際海運為主體,國際航空、中歐班列、國際寄遞、國際道路運輸為補充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他介紹,今年4月,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成立,旨在打造創新融合、知識分享、政策對話、凝聚共識和傳播理念的國際合作新平臺。聯盟將攜手全體會員,共同致力于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球互聯互通,維護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
?
港口物流是全球供應鏈上的重要節點,兩位來自我國重要港口城市的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各自在物流供應鏈建設方面的成果和經驗。
?
? 作為我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重要國際樞紐,天津近年來加快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以聯通促鏈通。天津市副市長謝元介紹,天津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累計實施了615項創新舉措,42項案例在全國得到了復制推廣,“單一窗口”服務向國際貿易全鏈條拓展。去年以來,天津實施港產城融合發展行動,與新加坡港、迪拜港、招商局、中遠海運、香港玉湖集團等知名港口航運物流貿易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項目建設、技術研發、業態培育、治理創新;與102個國際樞紐城市和共建“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建立了友城關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支撐力。
?
? 香港一直以來高度依賴進口,在新冠疫情期間,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香港的物流業始終保持有效運轉。香港特區政府去年公布了《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綱領》,針對物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推出多項措施,深化鞏固香港作為可持續國際智慧物流樞紐的地位。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說,香港正努力發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一員以及國際城市的雙重優勢。一方面,致力于推動區域內的港口協作,例如在今年8月開通了渝深港圖定班列,充分利用香港和深圳兩地港口的優勢,加強協同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加強與包括東盟及中東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積極開拓更多的物流商機,以實現物流供應鏈的持續優化和擴展。
?
? 作為擁有世界一流船隊的百年航運企業,招商局集團持續完善港航物流全球業務布局,深入實施“深耕香港、精耕東南亞、細耕中東與拉美”等企業戰略,加快建設吉布提、斯里蘭卡等海外樞紐設施,完善海外倉布局,增強供應鏈韌性及服務能力。針對當前復雜的挑戰和機遇,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秀峰表示:“我們通過加快數字化變革來提升供應鏈的敏捷性。”目前,招商局集團已經搭建了招商ePort港口生態平臺、運易通數字化物流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在運行過程中及時交換,為客戶提供更加敏捷的服務。目前,上述數字化平臺運行良好。
?
? 同樣作為現代物流重要一環的鐵路運輸,近年來也在發生巨大變革。“到目前為止,我們基本構建起了適應現代物流發展需要的鐵路物流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主任韓伯領介紹,近年來,按照現代物流的要求,我國鐵路貨運組織體系進行了系統性重塑,全國共組建40個物流中心,對鐵路的物流資源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實現了物流資源的統一利用、業務統一管理、市場統一開發,同時建立了市場化運行機制,推出一系列新業務、新服務和新業態。

?
?
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第一場主題會議交流發言。
?
凝聚共識應對風險挑戰
?
運輸連接著全球供應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增強物流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有賴于各種運輸方式的共同發展。會上,部分國際組織負責人和運輸領軍企業代表探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分享了對于當下解決方案的思考。
?
“全球物流鏈的可靠性和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有設計良好、高質量、符合需求的基礎設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董事會主席金立群說,在很多情況下貨物運輸需要多次跨越多個邊界,一旦貨物到達目的地國家,當地物流就應開始發揮作用,確保貨物順利從港口運輸到倉庫貨架,最終送到終端用戶手中。因此,亞投行將投資研究跨境的互聯互通作為戰略核心,目標就是讓跨境互聯互通項目占到所批準融資總額的25%—30%。“我們希望在2030年前實現這一點。”他表示。
?
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如何實現快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仍然是我國快遞物流行業面臨的巨大考驗。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認為,快遞進村、進廠、出海“兩進一出”工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未來,快遞業走進農村、連接農產品生產和銷售,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過程中,快遞企業應跳出舒適區,共贏合作。
?
? 航空物流是全球供應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研究表明,全球航空運輸承載的貨運量約占總量的2%,但價值卻占全球貿易額的35%,航空運輸連通性提高1%,將帶來貿易額增長近6%。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國際貨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閻非認為,提高國際航空物流供應鏈體系的全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應該推進全球國家航權開放,強化航空貨運聯系;通過政府間的協商,爭取更多的國際航權,擴大航空貨運公司的航線網絡和國際航空物流網絡覆蓋面,同時構建多式聯運網絡,比如卡車航班,實現從空中到陸地的無縫銜接,推進全球互聯互通。
?
? 萬國郵政聯盟(UPU)副總局長馬里安·奧斯瓦爾德坦言,目前全球物流供應鏈韌性還面臨著新的挑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挑戰超過了任何一個部門所能夠應對的范圍,因此需要協調一致,聯合應對。“我們迫切需要對治理框架加強政策指導和創新投資,這樣才能夠加強國際合作,確保所有人都能夠持續享受互聯互通的服務。”他說。
?
? 對此,中國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小群也在現場提出期待:“萬國郵聯需要面對市場的商業化需求,服務客戶越來越美好的用郵需求。希望萬國郵聯體系做出相應標準的變革,不斷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真正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服務品質、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體系。”此外,馬小群認為,數字標準化的互聯互通也將讓郵遞服務更加便捷,對要素的配置也將更加精準,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