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物流業是實體經濟的“筋絡”,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日前,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以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分領域實施方案,構建了“1+5”政策框架體系。光明網推出《經濟光明論·專家談》系列稿件,對其特色亮點、創新發展等內容進行多角度、層次化深度解讀。

?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鐵路建設發展始終緊跟時代腳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鐵路網不斷完善,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可靠運輸保障。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4.6萬公里。我國鐵路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能夠滿足基本運輸需求,鐵路客運周轉量、貨物發送量、貨運周轉量以及運輸密度均居世界首位。
“鐵路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骨干,在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國家鐵路局市場監測評價中心副主任韓純良表示,目前,鐵路發展中還存在鐵路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融合不夠、多式聯運銜接不暢、貨運市場化程度不高、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干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交通運輸部日前印發的《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為鐵路行業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發展明確了方向,對鐵路貨運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鐵路部門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推進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增強鐵路運輸保障能力,強化互聯互通,深度融合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 一是規劃引領,推進聯網補網強鏈,完善鐵路貨運網絡。針對主要繁忙干線局部區段能力緊張、大宗物資運輸通道不完善、“前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綜合物流基地效率不高等問題,鐵路部門將通過加強路網規劃引領,不斷提升鐵路貨運系統能力和效率。以路網干線建設為主向聯網補網強鏈轉變,提升線路緊張區段能力,有序建設分流線路,打通堵點卡點,進一步完善連接主要經濟區的跨區域、多徑路、便捷化、大能力運輸通道。以運輸需求為導向,統籌規劃、適當加大普速鐵路建設,提升重點貨運通道能力。以協同發展、高效銜接為原則,統籌優化鐵路物流場站布局和功能,推進鐵路物流場站與港口、綜合樞紐等基礎設施高效協同,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前后一公里”。
? 二是供給升級,增強貨運保障能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針對“公轉鐵”力度不足、多式聯運銜接不暢、貨運產品不夠豐富等問題,鐵路部門將進一步推進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支持鐵路運輸企業加快建設現代物流體系,不斷創新優化鐵路貨運產品供給。深入分析“公轉鐵”潛力空間和制約因素,研究大宗貨物“公轉鐵”發展策略及實施路徑,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建立健全鐵水聯運長效機制,推動“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推進多式聯運信息互聯共享,提升聯運作業效率和整體服務效能。發揮高鐵運輸優勢,服務高鐵物流發展。研究推動一批高鐵站進行適貨化改造,建設高鐵物流基地。鼓勵支持高鐵物流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實現快速便捷裝卸運輸。
? 三是深化合作,推動銜接聯通,暢通國際鐵路運輸。針對國際運輸通道不完善、運輸銜接存在堵點卡點等問題,鐵路部門將加快推動鐵路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標準“軟聯通”,推進國際物流發展。支持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鐵路換裝設施建設,提高口岸運輸效率。協調完善國際聯運通道建設,提升口岸后方通道能力。參與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設,加快中歐班列通道多元化發展。推進國際鐵路聯運便利化,減少作業時間及成本。推動國際貨協運單證物權化,服務國際鐵路物流金融產品創新。
“除了聚焦難點、精準發力,我們還要錨定目標、保障落實。”韓純良認為,鐵路部門要以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鐵路市場為目標,著力推進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消除線路接軌和自主運營等領域隱性壁壘。優化運輸市場準入,協調支持地方鐵路與國家鐵路開辦直通運輸,規范鐵路專用線建設運營管理。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 同時,鐵路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制度建設,保障降本提質增效措施落實落地。推動提升多式聯運標準規則銜接水平,研究制定集裝箱鐵水聯運裝載和安全檢查技術等規范標準,完善多式聯運信息交換接口標準體系。制定鋰電池鐵路運輸技術要求的行業標準,提出支持動力鋰電池鐵路運輸的指導意見。推動國際聯運規則制修訂,優化跨境鐵路運輸技術標準。推動完善鐵路線路接軌管理辦法、鐵路運價動態調整機制,優化過軌運輸和費用清算等規則。
? 此外,鐵路部門還要注重發揮試點工程效應,形成可遵循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準、規范、規則,引領帶動鐵路貨運發展。“開展推動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試點,積極探索形成支撐政策、技術標準、制度體系,先行先試創新鐵水聯運發展模式。”韓純良介紹,將開展鐵路專用線規劃、設計、建設、接軌、運營等全流程工作試點,推動鐵路專用線進港口、廠礦、物流園區,打通鐵路運輸“前后一公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降本提質增效。